2017可以说是付费阅读元年,这一年我花了不少钱订阅大v们的专栏、小密圈(现知识星球)等,所幸是有收获的。
最近又订阅了一个专栏,是一个特别厉害的程序媛(微信公众号「嘀嗒嘀嗒」作者)写的。
本次订阅的是「极客邦」出品的极客时间,接触这个是因为看了 池建强 老师的介绍。同时推荐一下池建强老师的公众号「MacTalk」和「极客邦」,前者我是学习 Mac 笔记本使用开始关注的,后者前身是 InfoQ 的升级版,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下历史文章,再决定要不要关注。
再说回特别厉害的程序媛的专栏,下面是专栏目录。
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第一周专栏的简要记录。
朱赟的技术管理课第一周
1.开篇词 | 从工程师到管理者,我的思考与实践
姓名:朱赟(Angela)
现职:任职硅谷的 Airbnb,担任支付组技术经理。
教育经历:中科大少年班(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研究),美国莱斯大学计算机硕士和博士(期间发表程序语言设计和生物信息学的大数据分析方面论文十余篇)。
工作经历:1.Square:第一位华人女工程师,两年时间,创业公司的锻炼机会和牛人(Google Staff级别)的指导,在支付和搜索领域成长迅速。
发自内心的热爱编程,专注于学习、科研,喜欢用代码与计算机沟通。
多年的技术积累,在「贵人」的帮助下,走向管理之路。
自己的成长过程分享出来,鼓舞同性之人。获得帮助与帮助别人。
专栏分四部分:
- 1.技术领导方面的学习领悟
- 2.技术领域内容
- 3.硅谷见闻
- 4.技术人成长中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心路历程
遇到伯乐,遇到了贵人,公司前辈也说过自己的遇贵人经历。
本篇收获:神童,轻描淡写,智商之外的专注、做事方法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。
2. 职场分身术:从给答案到做引导
作者带新人的经历,起初是快速给答案。
这样做导致两个问题:第一,在你这儿容易得到答案,愿意问你问题和各种琐事的人越来越多;第二,你给的是答案,下次有类似的问题,别人还可能来找你。
离开给答案的人,他们就不会思考了。
老板说:“你不能每次都给答案,你应该试着用引导的方式,让对方学会自己找答案。”
后来,作者会“拖一拖”再处理,或者给出一些想法。
比如“如果是我,我会尝试去看某某文档” 这样的建议,或者是“你觉得这个线上错误可能是哪些地方引起的呢?”“你有没有试着用排除法,先把那些不可能的因素排除掉?”很多时候用不了太久,对方就会很高兴地说问题找到了,或是知道该怎么做了。
作者心得:
1.首先是:什么时候适合直接给答案,什么时候适合给线索,让对方自己找答案。初代新人,可以直接给答案,因为他们还没学会自我思考;有一定经验后,可以给建议,让其自主思考寻找答案。
2.其次是:如何引导。最关键。问对方正确的问题,通过问题去引导对方进行深入思考,找到解决方案。
3.最后是:引导的好处。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提升,调动其工作积极性,解决问题的成就感,启发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本篇收获:看问题的对象,给予不同的解答方式;引导胜过直接给答案。也看人。
3.Bug引发事故,该不该追究责任?
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”无论多么谨慎小心的技术人员,都可能生产 bug。
追究责任,会不会扣工资,会不会被开除?作者的回答是:no。
分两种极端情况说。
如果每个错误都会受到惩罚,会怎样?
如果所有的错误都没有任何追究和跟进,又会怎样?
假如每个错误都会受到惩罚,不难想象,以下情况一定难以避免。
1.大家都怕闯祸,所以风险高的事没人做,或者总是那几个靠谱的“老司机”做。没有机会处理这种复杂情况的人,永远得不到锻炼,也无法积累这样的经验。
2.如果有人搞砸了什么事情,会因为担心承担后果而推卸责任,从而尽可能掩盖错误的坏影响,不让人知道。
3.如果别人犯了错,会觉得不关自己的事。
4.指出别人的错误就会导致别人被追究责任,因此看到有问题也会犹豫要不要指出。
反之,如果无论发生什么错误,都不需要承担后果或进行反省,没有任何担当,那可能又会出现以下情况。
1.同样的错误可能会一再发生。
2.小错没有被及时制止,或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,最终导致酿成大错。
3.做事仔细的人会觉得不公平。自己为了安全起见,每次代码改动都写很多单元测试,每个项目都反复测试和预防问题;但是别人的草草而就导致错误百出,却因为显得进度更快,反而被认为更有效率。
正确的态度和措施是:
- 第一,追究责任,但不是惩罚。做好善后工作,避免重蹈覆辙。
- 第二,对事儿不对人。着重改善流程、制度,指责员工也于事无补。
- 第三,反复问“为什么”,从根本上发现问题。bug 为什么发生。找出症结所在,根除之。
- 第四,员工关系的建立也很关键。互信互助。
本篇收获:bug 事故,该追责。不可避免,但规范代码,小心谨慎,可减少 bug 出现率。
4. 每个工程师都应该了解的:A/B测试
定义:简单来说,A/B 测试是一种数据分析手段,它可以对产品特性、设计、市场、营销等方面进行受控实验。在实验中,数据样本被分到两个“桶”中,分别加以不同的控制和处理,然后对采集回来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。
原理:通过 A/B 测试,让一部分用户体验新的 程序功能,另一部分用户继续使用旧的 程序功能,再对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,对不同组用户在这个功能上的转化率进行比较,观察在哪一种功能下,用户更愿意往下走。有了数据分析,我们就可以判断新的设计是否改进了用户体验。
注意问题:
- 1、永远不要过分相信你的直觉。个人直觉有时候或许是错觉,多想一想,多和同事交流。
- 2、实验样本的数量和分配很重要。小样本偏差大,误导性强。样本要足够多,且两组分配的数据要公平、随机。
- 3、分析的维度尽可能全面。功能改动影响的所有指标都要测量和分析。不能只为了转化率。
- 4、其它组的改动对 A/B 测试产生的影响。避免相互影响。
- 5、比较值的趋势必须是收敛的,而不是发散的。每天采集的数据趋向收敛,最终稳定,太大波动的样本参考价值不大。
- 6、数据埋点。数据的埋点和采集是A/B测试成功的关键。如何埋,与公司代码框架有关。前端埋点采集实时数据,后段埋点采集实时事件。
- 7、形成一个流程,或者设计一个工具。流程化、工具化,让工作事半功倍。
- 8、试图给每个结果一个合理的解释。事必有因,解释不了,可能就是 bug。
- 9:必要的时候重新设计实验。设计漏洞、代码问题,需调整或重新设计。实验也需要版本控制。
- 10、不同客户端分开进行实验。Web、Android、iOS分开考察。
本篇收获:对 A/B 测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,对产品在用户体验上的衡量又一个标准,对此进行分析,改变设计,提升用户忠诚度和转化率。而中小公司能做的少之又少,将来或可用到,先有个概念。
声明: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。
- 本文作者: Linking
- 本文链接: https://linking.fun/2017/11/21/朱赟的技术管理课第一周笔记/
- 版权声明: 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!